【廣告】
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淀粉或糖質原料制成酒醅或發(fā)酵醪經蒸餾而得。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在明代,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谷物釀造酒,但起碼南方各地釀酒規(guī)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后,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fā)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fā)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
葡萄酒是用新鮮的葡萄或葡萄汁經發(fā)酵釀成的酒精飲料。通常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兩種。前者是紅葡萄帶皮浸漬發(fā)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發(fā)酵而成的。
該原則概括了“定時、定溫起火”、“定時、定溫落火”的工藝理念,是對《煙臺試點》和《永川試點》的完善和發(fā)展,“前緩、中挺、后緩落”的理念主要適用于入池淀粉濃度較高的發(fā)酵酒醅,如汾酒的清蒸二次清的“大米查”,續(xù)米查發(fā)酵的“糧米查”。以汾酒大米查純糧發(fā)酵為例,主要控制手段只有一個入缸溫度,設每年9月開產、6月停產為熱季,12月至1月為冬季,其余月份為平季,以入缸后發(fā)酵對時(24 h)來表達,熱季利用半夜或凌晨,控制入缸溫度在14 ℃以下,能低則低,控制在5~6對時,頂火溫度達到32~33 ℃適合,挺火1~2對時,入缸后7~8對時開始緩慢落火,入缸后12~14對時落火至24 ℃以下;平季在酒醅入缸后7對時,使頂火溫度達到30~32 ℃剛好,9對時開始緩慢落火,至入缸后15~16對時使落火溫度達到24 ℃以下,冬季控制在入缸后9對時使頂火溫度達到26~28 ℃,中挺時間挺足2對時,入缸后15~16對時使落火溫度達到24 ℃以下,至出缸時酒醅溫度應不低于21 ℃?!凹Z米查”發(fā)酵,可利用底醅來調整入池淀粉濃度,再控制入池溫度的高低,就更容易做到“前緩、中挺、后緩落”,可與合理配料相結合,靈活掌握不同季節(jié)所應掌握的入池溫度,其升溫原則為:正確的入池溫度應為入池后1對時酒醅不升溫,也不降溫,升1 ℃,入池后7對時達到頂火溫度32 ℃;8~9對時開始緩慢落火,入池后15~16對時將落火溫度降至24 ℃以下。當時的凱爾特人使用陶制蒸餾器釀造出酒清含量較高的烈性,這也是威士忌酒的起源。
鍋體為圓壺式,鍋底應向內凸起以便利于排空,由于直接火加熱,因而鍋底應有一定的厚度。夏朗德蒸餾鍋一大特點是設計獨特的鵝頸帽,鵝頸帽也叫柱頭部,實則為蒸餾鍋罩,其一目的是防止蒸餾時'撲鍋'現象發(fā)生,其另一目的,是使餾出物的蒸汽在此有部分回流,從而形成了輕微的精餾作用,它的容積一般為蒸餾鍋容器的10%,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鵝頸帽,其精餾作用不同,因而所蒸得的產品質量亦不同。該理念對固態(tài)發(fā)酵小曲酒一樣適用,但小曲的主要糖化菌為米根霉,適于37℃生長,比曲霉的最適生長溫度30℃高7℃,所以,糖化酶的耐高溫性優(yōu)于曲霉,據《永川試點》認定以39~40℃時出發(fā)酵桶蒸酒合適。一般來講鵝頸帽越大,精餾作用越大,所得產品口味趨向于中性,芳香性降低,夏朗德壺式蒸餾鍋一般采用'洋蔥頭'形鵝頸帽,也有'橄欖形'的,但后者所得產品芳香性較小。
原理特性
1、該機采用灌裝閥,大功率真空泵,包裝灌裝后液位一致。
2、灌裝時密封瓶口,液體沿瓶壁下流,有效控制了灌裝時液體沖擊引起的泡沫,防止液體外溢。
3、該機變頻調速,灌裝速度快,設有過載保護裝置,卡瓶停機,開機軟啟動,采用彈性托瓶裝置,減少瓶子的破損。
4、灌裝量調整靠加減灌裝閥上的墊片調整,方便快捷。
5、該機灌裝范圍大,灌裝量可在100-1500毫升調整。
6、適用瓶子高度范圍廣,可在100-380毫米之間調整。
7、主要密封件由進口硅膠制造,主要零件由符合食品衛(wèi)生304不銹鋼制造。
8、灌裝閥容易拆卸,清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