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建筑腳手架與一般機構相比的所具有的一個特點
建筑腳手架與一般結構相比,其工作條件具有以下特點:
1、所受荷載變異性較大;
2、扣件連接節(jié)點屬于半剛性,且節(jié)點剛性大小與扣件質(zhì)量、安裝質(zhì)量有關,節(jié)點性能 存在較大變異;
3、腳手架結構、構件存在初始缺陷,如桿件的初彎曲、銹蝕,搭設尺寸誤差、受荷偏心 等均較大;
4、與墻的連接點,對腳手架的約束性變異較大。 對以上問題的研究缺乏系統(tǒng)積累和統(tǒng)計資料,不具備獨立進行概率分析的條件,故對結構抗力乘以小于1的調(diào)整系數(shù)其值系通過與以往采用的安全系數(shù)進行校準確定。因此,本規(guī)范采用的設計方法在實質(zhì)上是屬于半概率、半經(jīng)驗的。腳手架滿足本規(guī)范規(guī)定的構造要求是設計計算的基本條件。
腳手架這樣搭建才是安全的
①落地式腳手架搭設在建筑物外圍地面上,首要搭設辦法為立桿雙排搭設。因受立桿承載力束縛,加之材料耗用量大,占用時間長,所以,這種腳手架搭設高度多控制在40m以下。在房子磚混構造施工中,該腳手架兼作砌筑、裝修和防護之用;在多層框架構造施工中,該腳手架首要作裝修和防護之用。
②懸挑式腳手架搭設在建筑物外邊沿向外伸出的懸挑構造上,將腳手架荷載悉數(shù)或有些傳遞給建筑構造。懸挑支承構造有用型鋼焊接制造的三角桁架下?lián)问綐嬙煲约坝娩摻z繩斜拉住水平型鋼挑梁的斜拉式構造兩種首要辦法。在懸挑構造上搭設的雙排外腳手架與落地式腳手架一樣,分段懸挑腳手架的高度一般控制在25m以內(nèi)。該辦法的腳手架作裝修和防護之用,應用在鬧市區(qū)需要作全封閉的高層建筑施工中,以防墜物傷人。
腳手架雖然是跟著工程進度而搭設,工程結束就撤除,但是,它對建筑施工速度、工作效率、工程質(zhì)量以及工人的人身安全有著直接的影響。
腳手架、連墻件的驗收
連墻件設置種類有兩種:剛性連墻件和柔性連墻件,施工現(xiàn)場宜采用剛性連墻件。高度小于24米的腳手架,需3步3跨設置連墻件,高度在24米至50米之間的腳手架需2步3跨設置連墻件。
連墻件應從腳手架體底層起初一步縱向水平桿處開始設置。
連墻件應宜靠近主節(jié)點設置,偏離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
連墻件宜優(yōu)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距形布置。
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墻件,連墻件的垂直間距不應大于建筑物的層高,并不應大于4m(兩步)。
腳手架架體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應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也可采用腳手管、拉筋和頂撐配合使用的附墻連接并在兩頭設置防滑措施。嚴禁使用僅有拉筋的柔性連墻件。
腳手架架體高度在24m以上的單、雙排腳手架必須應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
連墻件中的連墻桿或拉筋宜呈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應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可靠連接。
連墻件必須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壓力的結構。
當腳手架下部暫不能設連墻件時可搭設拋撐。拋撐應采用通長桿件與腳手架可靠連接,與地面的傾角應在45度—60度之間;連接點中心至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拋撐應在連墻件搭設后分開拆除。
腳手架架體高度在40m以上有風渦流作用時,應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連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