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窯由于推進器直 接推動耐火板前進,叫推板窯。但這里都習慣了,我也知道了潮州的推板窯是臺車式隧道窯。隧道窯由于連續(xù)式生產,預熱帶的熱量基本是由燒成帶的煙氣帶來的 余熱供應,由于窯爐窯壁不像梭式窯,不存在升溫再冷卻的循環(huán)熱損失,燒成帶的高溫煙氣余熱大部分能利用,故比間隙式窯爐節(jié)能效果好。但由于臺車還是要經 過升溫再冷卻,浪費部分熱量,它的節(jié)能效果及溫差不及輥道窯。

輥道窯,是用耐高溫的陶瓷棍棒直接驅動耐火板前進,裝載產品的耐火板直接承載在棍棒上,又稱羅拉窯。我們早引進是燒成墻地面磚,沒有托板,地面磚直接放在棍 棒上,由于在預熱、燒成、冷卻過程中溫差,燒成時間從我們過去用梭式窯、隧道窯燒成的十幾個小時,一下縮短幾十分鐘,故而推廣到藝術陶瓷、日用陶瓷 ,隨著棍棒質量的提高,從低溫型逐步到中高溫型轉變。

出口拉引機是將隧道窯冷卻帶后段、將要出窯的后一輛燒成的窯車拉出隧道窯的設備。它每次只拉后一輛窯車,目的是為隧道窯進車留出空車位,窯車被拉引機拉出隧道窯后,就完成了燒成過程。出口拉引機由電機驅動,驅動功率大小根據窯車及窯車上裝磚的重量確定。出口拉引機安裝于窯內窯車底部,每條隧道窯只安裝一臺。窯門安裝在隧道窯的窯頭和窯尾,它的作用是將窯內和窯外隔離開來,使窯外的冷空氣不進人窯內,也不讓窯內的熱風從窯門處逸出。當隧道窯進車時將窯門升起,進車完畢后,將窯門落下。窯門落下后,要求窯門以及窯門與窯墻、窯頂有很好的密封性能。

采用紅磚與上坯磚構筑,在庵尾山窯址發(fā)掘出土的四座窯爐,一般由火膛與窯室組成,火膛平面呈倒梯或半圓形,窯室寬1~3米不等,窯床平均坡度13~20度。窯爐形狀有斜直式和S式,斜長39.7~96.5米,估計高度在1.0~1.5米。這一時期的窯爐,從總體狀況看,建筑用材料比較簡樸、建筑形式比較低矮,窯門多在一側。龍窯的優(yōu)點是升溫快、降溫也快,可以快燒,可以維持還原氣氛,但快燒快冷不易保溫。為了進一步調節(jié)窯爐內部火候和氣氛,晚唐五代時期的建窯已在兩方面作了改善,一是變換窯床的坡度,即一座窯爐中有不同的坡度; 次數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