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沉管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對土體有擠密作用和振動影響, 施工中應結合現(xiàn)場施工條件,考慮成孔的順序。間隔一個或兩個樁位成孔;在鄰樁混凝土初凝前或終凝后成孔;一個承臺下樁數(shù)在5根以上者,中間的樁先成孔,外圍的樁后成孔。
為了提高樁的質量和承載能力,沉管灌注樁常采用單打法、復打法、翻插法等施工工藝。單打法(又稱一次拔管法):拔管時,每提升0.5~1.0m,振動5~10s,然后再拔管0.5~1.0m,這樣反復進行,直至全部拔出。復打法:在同一樁孔內連續(xù)進行兩次單打,或根據(jù)需要進行局部復打。沖擊鉆頭形式有十字形、工字形、人字形等,一般常用十字形沖擊鉆頭。施工時,應保證前后兩次沉管軸線重合,并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翻插法:鋼管每提升0.5m,再下插0.3m,這樣反復進行,直至拔出。
利用錘擊沉樁設備沉管、拔管成樁,稱為錘擊沉管灌注樁;利用振動器振動沉管、拔管成樁,稱為振動沉管灌注樁。
現(xiàn)澆混凝土護壁法施工
即分段開挖、分段澆筑混凝土護壁,既能防止孔壁坍塌,又能起到防水作用。
樁孔采取分段開挖,每段高度取決于土壁直立狀態(tài)的能力,一般0.5~1.0m為一施工段,開挖井孔直徑為設計樁徑加混凝土護壁厚度。
護壁施工段,即支設護壁內模板(工具式活動鋼模板)后澆筑混凝土,其強度一般不低于C15,護壁混凝土要振搗密實;當混凝土強度達到1MPa(常溫下約24h)可拆除模板,進入下一施工段。如此循環(huán),直至挖到設計要求的深度。
按成孔方法分類
(1)非擠土樁
非擠土樁是指成樁過程中樁周土體基本不受擠壓的樁。在成樁過程中。將與樁體積相同的土挖出。因而樁周圍的土很少受到擾動。這類樁主要有干作業(yè)法、泥漿護壁法和套管護壁法鉆挖孔灌注樁?;蜚@孔樁、井筒管樁和預鉆孔埋樁等。
(2)部分擠土樁
這類樁在設置過程中,由于擠土作用輕微。故樁周土的工程性質變化不大。這類樁主要有打入的截面厚度不大的工字型和H型鋼樁、開口鋼管樁和螺旋鉆成孔樁等。
(3)擠土樁
在成樁過程中,樁周圍的土被擠密或擠開,使樁周圍的土受到嚴重擾動,土的原始結構遭到破壞,土的工程性質發(fā)生很大變化。擠土樁主要有打入或壓入的混凝土方樁、預應力管樁、鋼管樁和木樁。另外沉管式灌注樁也屬于擠土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