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稱為補充繁殖型。白蟻群體久居住在一個地方,常造成食料不足,迫使部分工蟻和少量兵蟻離開主群體遠去尋食找水。隨著時間推移和距離的遠離,再加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響,結果使它們與主群體完全失去聯(lián)系。這時它們即組成小群體,然后群體內(nèi)部就能產(chǎn)生補充型蟻王和蟻后,而成為獨立群體。雄蟻和具有生育能力的雌蟻都有翅膀,交配后不久雄蟻便死去,雌蟻的翅膀脫落,并開始營巢、產(chǎn)卵。另外,當原始蟻王、蟻后si 亡后,短翅型蟻王、蟻后作為補充出現(xiàn),延續(xù)整個白蟻群體的繁衍。
在赤道兩側,越近赤道白蟻種類越多,密度越大,生活方式也越復雜。據(jù)測試,臺灣乳白蟻(家白蟻)的zui適氣溫為25-30攝氏度,致死溫度是-3攝氏度,經(jīng)7天后全部si亡;-1攝氏度,9天全部si亡;1攝氏度,14天si亡;對樹木的危害:危害樹木的白蟻種類很多,其主要種類有:新白白蟻蟻,堆砂白蟻,家白蟻,樹白蟻,散白蟻,木鼻白蟻,土白蟻和大白蟻,原白蟻等。4攝氏度,28天si亡;8攝氏度,34天90%以上si亡;而10攝氏度時,經(jīng)一個半月80%還正常生活,僅有少部分si亡或不正常,所以臺灣乳白蟻具有較寬的溫度適應能力。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用白蟻的記載。經(jīng)初步分析,白蟻之所以能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白蟻巢內(nèi)陰暗、潮濕,加之有大量的分泌物及排泄物,因而二氧化碳濃度很高。家白蟻巢內(nèi)的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占氣體總量的0.5%~ 6.5%,要比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10倍至一二百倍。在這樣受到嚴重污染的惡劣環(huán)境中,許多生物都難于生存繁殖,而白蟻卻能安然無恙地在巢內(nèi)長期生活繁衍,從未發(fā)現(xiàn)有白蟻染病自行si亡的例證,這說明白蟻體內(nèi)有著抗多種疾病及其他有機成分。二是因為白蟻長期棲居于地下,在土中開掘隧道,搬運土粒筑巢,吸取地下水和咀嚼吞咽帶有土質(zhì)的木材,因而體內(nèi)積累了各種微量元素。頭部可以自由轉動,生有觸角、眼睛等重要的感覺,取食為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前口式。有人對家白蟻進行光譜測定,在它們的體內(nèi)測到的主要元素有鈷、銅、鈦、銻、鉻等,看來白蟻能積累自然界中的多種元素于體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