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氧化池依據(jù)水處理的污染程度不同分為好幾個等級,普通型和加強型。一般依據(jù)處理的時刻進行判斷。處理時刻不大于四個小時就運用普通型的氧化池,處理時刻在4-6小時之間的運用加強型的氧化池。首要是運用水解酸化池出水自流至觸摸氧化池進行生化處理。原污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在此得到降解和凈化,好氧菌以填料為載體,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為食料,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鹽類,從而達到凈化意圖。好氧菌的生計,必須有滿足的氧氣,即污水中有滿足的溶解氧,以達到生化處理的意圖。好氧池空氣由風機提供,池內選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該填料表面積比大、運用壽命長、易掛膜、耐腐蝕,池底選用旋混式曝氣器,使溶解氧的轉移率高,一起有重量輕、不老化、不易阻塞、運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二、兩點重復使用:更換化糞池清潔或手動清潔化糞池化糞池以去除糞便并使用無限量的水來控制水,同時溝渠排放到黑暗通道。觸摸池氣水比在12:1左右
在我們制造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中,如何才能在較短時間內調試合格,依據(jù)經驗來看,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是調試過程中如何通過判斷一定的常用指標來更迅速更有效的達標排放。
一我們要關注的是原水的的BOD/COD比值,一般進入的污水BOD/COD<0.25時這類污水較難進行生化反應;當進入的污水比值在0.25<BOD/COD<0.5時,此類污水可進行生化反應;設于一級處理之前,需考慮混合設備以防污泥沉淀或設置污泥斗以便排泥(導致深度過大)。當進入污水的BOD/COD>0.5時,此類污水比較容易進行生化反應。通過測定原水的COD、BOD,觀察運行過程中的BOD/COD變化情況,可以更好的判斷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日常運行情況。
第五項是要密切觀測曝氣池中溶解氧(DO)的變化,曝氣池進水端因剛剛經過厭氧段的污水有機物濃度較高,所以污泥耗氧量較高,因此曝氣池前端DO值較低,到曝氣池出水端,污水中的有機物得到降解,需氧量減少,所以DO值相應上升。因此,可根據(jù)曝氣池進出端混合液中DO的濃度可判斷活性污泥系統(tǒng)運行是否正常。為了有效保護水體,保證飲用水源的安全,保護和改善縣鄉(xiāng)人民的生活環(huán)境,建設城鄉(xiāng)污水處理廠十分迫切。
第六項就是我們要密切的監(jiān)測曝氣池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及MLSS,曝氣池混合液的MLSS應在我們設計的要求范圍內。如果MLSS過高,我們就應該加大二沉池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如果MLSS過低,我們就應減少或停止二沉池剩余污泥的排放。還要增加進水營養(yǎng)配比,加快曝氣池活性污泥的增長速度。沉降比SV一般控制在30%以內,當出現(xiàn)沉降比較高時,我們要注意沉降速率,判斷是否發(fā)生污泥膨脹的情況,要計算污泥指數(shù),判斷污泥是否正常,再來確定是通過排泥或采取其他措施。通常水質參數(shù)可以根據(jù)污水處理水質計算,并按照BOD5平均200mg/1,并出水BOD5按照20mg/1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