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冬棗的大棚栽培更好地發(fā)揮了冬棗在全國上市早的優(yōu)勢,又解決了露地冬棗花期氣候不適、座棗難以及成熟期遇陰雨易裂果等問題,完成了全國范圍內(nèi)冬棗促早栽培的一次技術創(chuàng)新,同時又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畝收入2.5~3萬元。大棚冬棗栽培優(yōu)勢已被棗農(nóng)普遍接受認可,栽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開甲應在南方棗苗棗樹開花三分之一時進行,在距地面三四十厘米的部,但不能傷木質(zhì)的部形成層,刀口要平整,不要留毛茬,開口后在甲口去涂適量農(nóng)要,以防蟲害,樹齡不滿7年,樹干直徑在10厘米以內(nèi)的棗樹不宜開甲,南方棗苗開甲部位要逐年更換。
一、棚體的建造
1、棚體構建應考慮的因素:棗園栽植的密度、棚體的堅固性、竹桿的長度,資金投入量的大小等等。
2、棚體結構:分為竹木結構以及水泥樁竹子結構。二者的不同之處:竹木結構,經(jīng)濟實惠,取材方便,投資小,但不耐用。水泥樁和竹子結構投資大,堅固性好,時間長,比較耐用。
3、棚體構造規(guī)格:一般而言,棚體跨度不應超過15米;棚體走向隨田塊而定,或南北走向,或東西走向;與棚體垂直的一行桿稱為一組,每組桿由兩個邊桿、兩個二桿,一個中桿共五個桿組成;邊桿高度1.8~2.0米,中桿高度應小于2.8米;當棚體跨度為13-14米時,中桿高度應為2.5米;經(jīng)科學分析,冬棗含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等19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與其它果品相比,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70倍,梨的140倍,營養(yǎng)價值為“百果之冠”,被譽為“百果王”、“活維生素丸”。邊桿與二桿,二桿與中桿的距離一般為3.5米左右;一畝地一般需要25組,組與組之間的距離不超過2米。
4、注意事項:各組邊桿、二桿及中桿必須用一道鋼絲固定,鋼絲高度距離棚頂部40~50厘米,每行桿每隔兩個桿在桿底部下一個錨,用以堅固棚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