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銅鼎是從陶制的三足鼎演變而來的,用來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時期重要的禮器之一。銅鼎司母戊鼎用途烹制食物中文名銅鼎主要成分銅、錫和鉛后來用途祭天銅鼎太保方鼎目
錄1基本內容2主要成分3鑄造技術4演變司母戊大方鼎大克鼎太保方鼎鑄客銅鼎其他鼎5現(xiàn)代銅鼎古代炊器,多用青銅鑄成。相當于現(xiàn)代的鍋,煮或盛魚肉用。漢許慎《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
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商代晚期還發(fā)展了銅鑲玉的技術,例如婦好墓出土的玉援銅戈即是將玉戈援納入銅內的陶范中鑄成。
現(xiàn)代漢字中的“鼎”字雖然經(jīng)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多次變化,但仍然保留著“鼎”這一事物的風范和形體特點,其物其字幾乎融為一體,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