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過低壓管道系統(tǒng)與安裝在毛管上的灌溉器,將水和作物需要的養(yǎng)分一滴一滴,均勻而又緩慢地滴入作物根區(qū)土壤中的灌溉方法。滴灌不破壞土壤結構,土壤內部水、肥、氣、熱經常保持適宜于作物生長的良好狀況,蒸發(fā)損失小,不產面徑流,幾乎沒有深層滲漏,是一種省水的灌溉方式。滴灌的主要特點是量小,每小時流量為2-12升,因此,一次灌溉延續(xù)時間較長,周期短,可以做到小水勤灌;需要的工作壓力低,能夠較準確地控制水量,可減少無效的棵間蒸發(fā),不會造成水的浪費;滴灌還能自動化管理。為促進香蕉生長,提高香蕉機械化耕作水平,提高香蕉產量和品質使用低壓微噴灌技術操作易,,效益好,是一項蕉農喜歡使用的實用技術。
節(jié)水、節(jié)肥、省工。滴灌屬全管道輸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滲漏和損失降低到低限度。同時,又由于能做到適時地供應作物根區(qū)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圍水的損失問題,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結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統(tǒng),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結合在一起,肥料養(yǎng)分直接均勻地施到作物根系層,真正實現(xiàn)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又因是小范圍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滲漏較少,故可節(jié)省化肥施用量,減輕污染。狹義來講,就是通過灌溉系統(tǒng)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時吸收養(yǎng)分。運用灌溉施肥技術,為作物及時補充價格昂貴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費。滴灌系統(tǒng)僅通過閥門人工或自動控制,又結合了施肥,故又可明顯節(jié)省勞力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
控制溫度和濕度。傳統(tǒng)溝灌的大棚,一次灌溉量大,地表長時間保持濕潤,不但棚溫、地溫降低太快,回升較慢,且蒸發(fā)量加大,室內濕度太高,易導致蔬菜或花卉病蟲害發(fā)生。因滴灌屬于局部微灌,大部分土壤表面保持干燥,且滴頭均勻緩慢地向根系土壤層供水,對地溫的保持、回升,減少水分蒸發(fā),降低室內濕度等均具有明顯的效果。采用膜下滴灌,即把滴灌管(帶)布置在膜下,效果更佳。滴灌的主要特點是量小,每小時流量為2-12升,因此,一次灌溉延續(xù)時間較長,周期短,可以做到小水勤灌。另外滴灌由于操作方便,可實行高頻灌溉,且出流孔很小,流速緩慢,每次灌溉時間比較長,土壤水分變化幅度小,故可控制根區(qū)內土壤能夠長時間保持在接近于適合蔬菜、花卉等生長的濕度。由于控制了室內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可明顯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進而又可減少的用量。
保持土壤結構。在傳統(tǒng)溝畦灌較大水量作用下,使設施土壤受到較多的沖刷、壓實和侵蝕,若不及時中耕松土,會導致嚴重板結,通氣性下降,土壤結構遭到一定程度破壞。農業(yè)作為我國的用水大戶,用水量約占水資源總量的65%,農業(yè)用水浪費十分嚴重,主要表現(xiàn)在:水資源污染嚴重、自然降水利用效率低、灌溉用水利用系數(shù)低、農業(yè)用水的效率不高。而滴灌屬微量灌溉,水分緩慢均勻地滲入土壤,對土壤結構能起到保持作用,并形成適宜的土壤水、肥、熱環(huán)境。
改善品質、增產增效。由于應用滴灌減少了水肥、的施用量以及病蟲害的發(fā)生,可明顯改善產品的品質??傊?,較之傳統(tǒng)灌溉方式,溫室或大棚等設施園藝采用滴灌后,可大大提高產品產量,提早上市時間,并減少了水肥、的施用量和勞力等的成本投入,因此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對于高大果樹通常圍繞樹干修一滲水小溝,均勻濕潤果樹周圍土壤,小管灌溉器流量為80~250L/h。設施園藝滴灌技術適應了高產、、的現(xiàn)代農業(yè)的要求,這也是其能得以存在和大力推廣使用的根本原因。
噴灌是利用機械和動力設備把水加壓,將有壓水送到灌溉地段,通過噴頭噴射到空中散成細小
的水滴,均勻地灑落在地面的一種灌溉方式。噴灌對土地的平整性要求不高,可以應用在山地
果園等地形復雜的土地上。采用噴灌施肥的優(yōu)點:
一般可節(jié)約用水20%以上,針對滲透快、保水差的沙土,可節(jié)水60%—70%;有利于保持原有土壤的疏松狀態(tài);調節(jié)果園小氣候,提高果品產量、質量。噴灌施肥的主要特點:
可能會增加某些果樹病害的機會;一般當風速達到3-5米/秒以上時,噴灌很不均勻,水量損失大。
?
水肥一體化是一項綜合技術,涉及到農田灌溉、作物栽培和土壤耕作等多方面,其主要技術要領須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首先是建立一套滴灌系統(tǒng)。在設計方面,要根據地形、田塊、單元、土壤質地、作物種植方式、水源特點等基本情況,設計管道系統(tǒng)的埋設深度、長度、灌區(qū)面積等。水肥一體化的灌溉方式可采用管道灌溉、噴灌、微噴灌、泵加壓滴灌、重力滴灌、滲灌、小管出流等。同時,結合土地平整,進行田間工程改造,設計科學合理的畦溝尺寸和流量,可較大程度地提高水均勻度和效率。特別忌用大水漫灌,這容易造成氮素損失,同時也降低水分利用率。
二、施肥系統(tǒng)。在田間要設計為定量施肥,包括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道、分配器閥門、水泵肥泵等。
三、選擇適宜肥料種類。可選液態(tài)或固態(tài)肥料;固態(tài)以粉狀或小塊狀,要求水溶性強,含雜質少,一般不應該用顆粒狀復合肥(包括中外產品);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須經過過漏,以免堵塞管道。
四、灌溉施肥的操作。
1.肥料溶解與混勻:施用液態(tài)肥料時不需要攪動或混合,一般固態(tài)肥料需要與水混合攪拌成液肥,必要時分離,避免出現(xiàn)沉淀等問題。
2.施肥量控制:施肥時要掌握劑量,注入肥液的適宜濃度大約為灌溉流量的0.1%。例如灌溉流量為50m3/畝,注入肥液大約為50升/畝;過量施用可能會使作物致死以及環(huán)境污染。
3.灌溉施肥的程序分3個階段:一階段,選用不含肥的水濕潤;二階段,施用肥料溶液灌溉;三階段,用不含肥的水清洗灌溉系統(tǒng)。
總之,水肥一體化技術是一項先進的節(jié)本增效的實用技術,在有條件的農區(qū)只要前期的投資解決,又有技術力量支持,推廣應用起來將成為助農增收的一項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