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句話說的好,冬至餃子夏至面,下面介紹餃子餡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胡蘿卜羊肉餃
原料:胡蘿卜一根(約150克) 羊肉餡250克 大蔥一根(約50克) 生姜一塊(約20克) 花椒20克泡開水5大匙 生抽2茶匙(10ml) 料酒1茶匙、香油1茶匙 鹽1/2茶匙 美極鮮味醬幾滴(可無)。
制作方法:
1、胡蘿卜和蔥姜清洗干凈備用,花椒沖干凈后用開水泡30分鐘左右;洗好的胡蘿卜用擦絲器擦絲后剁碎,蔥和生姜剁碎備用;泡好的花椒水(用來去羊肉的膻味)逐次加入羊肉餡中,攪打至羊肉上勁。
2、加入蔥末和姜末攪拌均勻;加入剁好的胡蘿卜碎,加入上述各種調(diào)料攪拌均勻;搟皮,包餃子。包成自己喜歡的形狀,下鍋煮熟開吃。
餃子是我們中國菜的特色。春節(jié)的許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xí)慣,餃子里的餡很豐富,嘴巴里滿是幸福。
一家人圍坐在面團和餡料上,然后一起包餃子是全家溫暖的時刻。剛烤好的熱餃子,孩子們即使是嘴巴灼熱也要嘗一口。
餃子美味可口,國外的餃子也受到許多外國人的喜愛,他們沒有嘗試這種做法的食物,很多人品嘗后都贊美了餃子。
水餃的演變
三國時期,餃子已經(jīng)成為一種食品,被稱為“月牙餛飩”。據(jù)三國時期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餃子形狀基本類似。
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jù)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dāng)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中國的一些地區(qū)仍然流行,如河南、陜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