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噴錨支護的作用
噴錨支護是現(xiàn)在道路建設時經常會采用的一種防護措施,主要是采用噴錨支護網等產品。
噴錨支護網展現(xiàn)的是以柔克剛,當產品在承受巨大沖量的時候,能夠延長了作用時間;增大網點受力面積;同時,在局部受力時又整體承截;避免了局部集中受力而發(fā)生的破壞。 可以適用于任何復雜的地形,同時又不破壞原始地貌,產品呈網狀,視覺干擾小,便于人工綠化,利于環(huán)保。 施工快捷簡便,工期短。噴錨支護網系統(tǒng)主要產品可分為主動防護網系統(tǒng)和被動防護網系統(tǒng)兩種:系統(tǒng)以鋼絲繩作為主要構成部分并以覆蓋(主動防護網)和攔截(被動防護網)兩大基本類型來防治各類斜坡坡面地質災害和雪崩、岸坡沖刷、飛石、墜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護系統(tǒng)技術和產品。
使用噴錨支護網能夠在遇到山體滑坡時,起到基本的防護,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噴錨支護暗挖隧道內加固支護技術
今天蕪湖華源降水工程有限公司為大家分享一下噴錨支護暗挖隧道內加固支護技術,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主要材料:
(1)噴射混凝土應采用早強混凝土,其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嚴禁選用具有堿活性集料。可根據(jù)工程需要摻用外加劑,速凝劑應根據(jù)水泥品種、水膠比等。
(2)鋼筋網材料宜采用Q235鋼,鋼筋直徑宜為6~12mm,網格尺寸宜采用150~300mm,搭接長度應符合規(guī)范。鋼筋網應與錨桿或其他固定裝置連接牢固。
(3)鋼拱架宜選用鋼筋、型鋼、鋼軌等制成,采用鋼筋加工而成格柵拱架的主筋直徑不宜小于18mm。
2、噴射混凝土前準備工作
(1)噴射混凝土前,應檢查開挖斷面尺寸,清除開挖面、拱腳或墻腳處的土塊等雜物,設置控制層厚度的標志。對基面有滴水、淌水、集中出水點的情況,采用埋管等方法進行引導疏干。
(2)應根據(jù)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噴射量等條件選擇噴射方式,宜采用分層濕噴方式;分層噴射厚度宜為50~100mm。
(3)鋼拱架應在開挖或噴射混凝土后及時架設;超前錨桿、小導管支護宜與鋼拱架、鋼筋網配合使用,長度宜為3.0~3.5m,并應大于循環(huán)進尺的2倍。
(4)超前錨桿、小導管支護是沿開挖輪廊線,以一定的外插角,向開挖面前方安裝錨桿、導管、形成對前方圍巖的預加固。
3、噴射混凝土
(1)噴射混凝土應緊跟開挖工作面,應分段、分片、分層,由下而上順序進行,當巖面有較大凹洼時,應先填平。分層噴射時,一次噴射厚度可根據(jù)噴射部位和設計厚度確定。
(2)鋼拱架應與噴射混凝土形成一體,鋼拱架與圍巖間隙必須用噴射混凝土充填密實,鋼拱架應全部被噴射混凝土覆蓋,其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40mm。
(3)臨時仰拱應根據(jù)圍巖情況及量測數(shù)據(jù)確定設置區(qū)段,可采用型鋼或格柵結合噴混凝土修筑。
4、隧道內錨桿注漿加固
錨桿施工應保證孔位的精度在允許偏差范圍內,鉆孔不宜平行于巖層巖面,宜沿隧道周邊徑向鉆孔。錨桿必須安裝墊板,墊板應與噴混凝土面密貼。
邊坡支噴錨護的構造
邊坡支噴錨護土石方開挖→搭設落地式雙排鋼管腳手架→鉆錨桿錨孔→錨桿灌漿→綁扎鋼筋網片→噴射混凝土面層,首先用挖掘機按1:0.3的坡度將表面種植土去除,之后沿巖層坡度留設2米寬安全馬道,然后用挖掘機及液壓破碎機對表土以下巖層邊坡按設計要求,坡比不小于1:0.3土的石方進行開挖。邊挖邊修坡,使其坡面盡量平整,降低噴射混凝土耗量。
邊坡噴錨支護施工工序及構造用途被動防護是由鋼絲繩網、環(huán)形網、(需攔截小塊落石時附加一層鐵絲格柵)、固定系統(tǒng)(錨桿、拉錨繩、基座和支撐繩)減壓環(huán)和鋼柱四個主要部分構成。
鋼柱和鋼絲繩網連接組合構成一個整體,對所防護的區(qū)域形成面防護,從而阻止崩塌巖石土體的下墜,起到邊坡防護作用。
被動邊坡防護網材質:鋼絲繩網、支撐繩和減壓
構造:
由鋼絲繩網或環(huán)形網(需攔截小塊落石時附加一層鐵絲格柵)、固定系統(tǒng)(錨桿、攔錨繩、基座和支撐繩)、減壓環(huán)和鋼柱四個主要部分構成
產品特性:
系統(tǒng)的柔性和攔截強度足以吸收和分散傳遞預計的落石沖擊動能,消能環(huán)的設計和采用使系統(tǒng)的抗沖擊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與剛性攔截和砌漿擋墻相比較,改變了原有施工工藝,使工期和資金得到減少。
錨噴支護用作工程內襯墻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宜用于防水等級為三級的工程;
2 噴射棍凝土宜摻人速凝劑、膨漲劑或復合型外加劑、鋼纖 維與合成纖維等材料,其品種及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
3 噴射混凝土的厚度應大于80mm,對地下工程變截面及軸線轉折點的陽角部位,應增加50mm以上厚度的噴射混凝土;
4 噴射混凝土設置預埋件時,應采取防水處理;
5 噴射混凝土終凝2h后,應噴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14d。